当前位置: > 意国新闻 >

384封家书、一本家谱,文成胡氏家族传奇故事!

时间:2018-11-01 18:57来源:未知 作者:责任编辑 点击:
384封家书、一本家谱,文成胡氏家族传奇故事!

 

384封家书、一本家谱,文成胡氏家族传奇故事!

 

作家莫言说:“世上凡是鸟儿能飞到的地方,都有温州人的足迹。”

68.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留下怎样的脚印密码?

连日来,随着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开馆临近,馆藏“宝贝”逐渐揭开面纱,一位老侨领送来的384封家书和一本家谱,更是记录了一个家族走世界的百年激荡。

初下洋

“这些都是早些年,我爷爷从海外寄往家里的信件。”10月28日,远在意大利米兰的胡小秋,打开微信与记者聊了起来。“爷爷所开拓的异国创业之路,绵延了五代,现在我们旅居海外的亲属就有500多人。”

胡小秋父亲,温籍旅意侨领、都灵华侨华人联谊会顾问胡立松将他珍藏的384封海外寄回的家书捐赠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

 

胡小秋的爷爷叫胡允迪,家乡在温州市文成县玉壶镇——如今几乎家家户户有华侨,谁曾想象近百年前竟是个山中孤村。

一个背包,一双草鞋。1933年,年仅19岁的胡允迪为了养家糊口,离妻别子,远涉重洋,从上海乘坐了41天轮船,于次年春天才抵达意大利米兰。

由于语言不通,又没技术,胡允迪只好摆地摊、做苦工,沿街叫卖领带糊口。1938年,他把积攒下来的钱寄回老家,在玉壶街尾建造了一幢5间两层楼的木楼房,1947年便回乡定居。

不过,出国的记忆始终回荡在脑中。1956年,随着意大利皮革兴起,胡允迪再次出国,凭着十多年的经验和善于经商的头脑,在都灵先后开起了皮革公司和餐馆。两年后,妻子也跟来帮忙打理生意。

 

 

胡允迪家书

这期间,尽管入境证件难办,胡允迪身边的老乡还是越来越多。他在一封1980年2月1日的信中写道:“近闻有很多人的工照(工人申请许可证),未得内政部批准,当局人员嘱我每星期报罗马内政部一个,未知今后如何……立苏(胡允迪侄儿)看他们都有证,他还没有,心中坐立不安,但我想不出主意,每日电话东打西打,都没办法……”

走出去,似乎是温州人骨子里,天生就有的一股韧劲。

“胡允迪代表了众多温州人早期下南洋、闯欧洲的经历。”温州华侨华人研究所的苏虹,还为胡允迪家族编撰了家谱。在她看来,这是温州海外移民开拓的一代。

温州公共外交协会执行副会长潘一新在他的《访欧“寻宝”》中也记录:老侨领梅旭华,1933年出生在平阳鳌江,刚满周岁时,父亲便只身离家到国外谋生。梅旭华195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执教,1963年,他告别公职携妻来到荷兰,与三十年未曾见面的父亲团聚。后来荷兰女王授予他“皇家爵士”勋章。

平阳籍知名侨领梅旭华(左二)于1990年获得荷兰“皇家骑士勋章”,是荷兰华侨华人百年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温州人 。1990年5月,他还被国务院侨办评为 “海外华裔十杰”之一。

这些勋章也被收入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留下历史真迹。

在胡小秋的眼里,爷爷那一代的温州人走出去,更多是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南洋和欧洲,是当时温州人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侨团、会馆从那时兴起,“亲戚带”、“ 朋友帮”成为那代人抱团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闯世界

政策放开如闸门放水,势不可挡。

“那时,爷爷隔断时间就往老家写信,我也很想出去看看。”提前这些老信件,胡小秋倍感亲切,几乎每一封他都仔细看过。

1979年,中国大地正经历着拨乱反正的时节,胡小秋踏上了赴法国创业之路。他那时的年龄刚好和邓小平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年龄一样——16周岁。

从文成坐汽车到温州市区,从温州坐轮船到上海,从上海坐船到广州,再从广州乘坐火车到香港,又从香港坐飞机到法国,最后从法国坐飞机到意大利。跟爷爷一代相比,行程时间缩短了不少,但来回转斩,依然曲折。

胡小秋(右二)在四川参加公益活动。

 

“刚到意大利,就帮着爷爷销售皮包,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但是,由于有了爷爷帮助,生存立足并不是太难,边学边做,晚上还学习语言,很快也就适应了。就这样干了几年,1981年,胡小秋跑到了法国里尔市,在爷爷和岳父的帮助下,做起了皮包批发生意。

胡小秋的生意越来越忙。此时,远隔万里的家乡温州,也每天上演着新鲜的故事:19岁的章华妹领到了中国第一个个体户营业执照、菲亚特出租车在温州市区满城跑、胡成中和南存辉等人创办乐清求精开关厂……

胡小秋说,1984年,温州被确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人们出国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眼见着身边好多亲人都出去,在文成老家教了30年书的爸爸胡立松,也于1986年,背起行囊,来到意大利。第二年,胡小秋也返回意大利,一家三代人在意大利团聚。胡小秋则开了一家名为“熊猫餐馆”的饭店,并越做越大,之后又做起了食品批发。

1986年11月16日胡氏家族四代合影于都灵,前排右四为胡允迪先生。

 

闯事业,温州人从来不服输,哪怕身处异国他乡。

此时,离都灵百公里外的普拉托,则成为温州人另一个掘金天堂。一批批淘金客漂洋过海,打工、办服装厂。也有一些温州人,从家乡来到纽约,开餐馆、做贸易,也有承接服装加工,还有办菜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浙江温州人似一匹匹商业黑马,迅速活跃在世界各地。

温州人闯海外工具——不同年代的缝纫机。

胡小秋说,与之前不同的是,他这一代华侨从事相对固定的中餐、皮革、服装等行业。此时,创办的侨团数量也越来越多,类型也多种多样。

闯出一番模样,干出一些事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够做得通的,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做。闯世界也形成了“温州商人满世界跑,温州商品满世界销”的独特景象。

如今,对胡氏家族来说,在意大利经过80多年的奋斗,已成长为意大利及至欧洲华人社会中颇具名望的大家族。胡小秋不但参与华人事务,参与创办了华人媒体《欧洲侨报》,现在身为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常务副会长的胡小秋不但奔波于自己的事业,还经常为老乡提供各种帮助。

奔四方

“中餐越开越多,有一段时间,也不怎么好做,特别是2002年非典的时候。”胡小秋说,他有三个儿子,两个80年代出生,一个90年代出生。儿子一代,则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餐馆,还开起了超市。他自己也有回国投资。

胡小秋和家人

“不是简单的传承,我们需要新的拓展。”胡小秋的二儿子叫胡朝华,1983年出生于法国,现在米兰从事贸易工作,还担任米兰中意商联执行会长,也更熟悉当地生活。

胡朝华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到各国采购商品的照片。“我现在满世界的飞,食品采购来源遍布世界各地。”胡朝华说,身边的好多朋友,父亲一代从中国出来,他们这一代则是出生、生长在当地。

和胡朝华也有类似的经历,中意商联会长会长宋胜仲也是一位80后,父辈一代移民海外,他自己也没有完全照着上一代人的路子走下来,而是做起来新能源生意,这是一个华人世界里全新的行业。

宋胜仲

机遇蕴藏在变革的时代里,温州人谋定而后动。

“随着市场的发展,传统的行业也越来越难做,前些年,我们来到几内亚,感觉这里还有新的机遇。”洞头人许经权早些年,跟着亲戚闯欧洲,近几年在几内亚开起了宾馆。如今38万温州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和地区,新故事每天在上演。

有的把家族事业做大,也有的去新兴市场开拓。包瑶华,选择了另外一种路径:从小在温州市区长大,从北京知名高校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修,最后留在当地从事金融科技。“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年轻人,大家用微信交流非常方便。”

包瑶华

从当初的信件,到如今的微信群,奔世界的温州人,有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68.8万温州人闯海外,350多个海外侨团满世界。他们将温州与世界搭建起一座座桥梁,他们对故乡情深依旧。胡朝华常来参加家乡的“寻根”活动,包瑶华的另外一个头衔是“温州政协海外特邀委员”。

胡朝华(右五)回乡参加“寻根”活动。

而今,走进玉壶、七都、丽岙这些侨乡,“国际货运”、“代办国际驾照”的店铺林立,咖啡店里三五成群的华侨,正在谈笑风生。

瓯江畔,世界温州人家园、世界温州人博物馆,每个符号都诉说着瓯越乡情,为世界温州人提供一处安歇的家。

感谢温州公共外交协会执行副会长潘一新、《华人头条》Jerry Zhang、温州博物馆、温州外侨办、温州侨联等对本文采写的支持。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