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照片,呈现了七十年的光辉足迹; 一个个故事,描述了七十年的难忘岁月; 一页页篇幅,贯穿了七十年的风雨历程; 一颗颗赤诚,彰显了七十年的爱国情怀。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翻开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70年的历史长卷,仿佛让我们看见了先贤们一路前行的点点足迹。他们情系侨胞,倾心倾力;他们视会如家,无怨无悔;他们高风亮节,积极奉献,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动人篇章。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匆匆已过。然而在人的一生中,70年几乎已占据了全部。由娃娃落地到白发苍苍,从年少轻狂到老骥伏枥,脸上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70年的漫长历程,对于一个侨团来说,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风霜雪月。历任会长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工商会的壮大和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这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把这些优秀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与其说《一路前行》是一本纪念册,不如说这是一本沉甸甸的工商会的"侨史"。它集中体现了旅意华侨华人顽强拼博,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因此,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历史象似一枚镜子,同时也是一份担当,更象一个心结。也许笔者没有精练而华丽的词汇来描述,但是要以真实的笔触把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给呈现出来,让后人知道旅意华侨华人先贤们是如何从艰难中起步,艰苦奋斗,走向成功,迈向未来。希望这本纪念册的出版,能够为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发展的所有热心人士,勾起一段回忆,带来一丝感动,留下一份印记。(总编:周建煌,副总编:陈金满,编辑:欧 文)(来源 新欧洲侨报)
最近几年,在意大利对华人餐饮业来说,不但中餐水平突飞猛进,而且还引进了意大利餐和日本餐,让华人餐饮业的内容丰富多彩,华人餐饮业可谓进入了新时代。尤其是华人开的日本餐,可谓开遍意大利各地,成为华人餐饮行业新的标志,甚至逼退日本人开的日本餐,成为海外华人GDP的重要来源。说起这些,我们就不能忘记一个做餐饮企业的人物,是他第一个把日本餐植入中餐的旅意华人。他就是意大利餐饮界的翘楚——吴步奎先生。
吴步奎1985年农历11月25日来到荷兰,开始他的欧洲打拼之旅,那一年他才17岁。17岁本该是一个多梦的青春年华,然而残酷的现实把吴步奎安置在艰苦的打工旅程。他在餐馆从洗碗做起,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和敏捷的领悟力,不到20岁他就升为大厨。四年后,吴步奎只身来到意大利,在亲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日本人餐馆打工。他再次从洗碗做起。寥寥几个月后,他就掌握了日本餐的基本技能,他开始学做厨师,并且成为技艺娴熟的日本餐大厨。由于天性倔强,吴步奎不堪为日本人打工,遂转投意大利餐馆,改行做意大利餐。在做意大利餐的过程中,吴步奎学习了意大利语言,领悟了意大利文化,开始全方位了解意大利。
1994年,吴步奎在米兰viale ranzoni 6号开起他的第一家餐馆,也开启了他的老板生涯。他的生意一炮而红,成为业内人士学习的榜样。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对海外的传统中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增添了新的元素——把日本餐植入中餐。客人在中餐馆不但能吃到精美的中餐,还能吃到生鱼片和寿司等日本传统料理,成为延续至今的饮食行业的时尚。欧洲食客趋之若鹜,香飘千里,一座难求。
“当时我们的餐馆只有28个位子,客人都是踩着脚后跟来吃饭的。看到有的客人因为等不到座位,无可奈何的离去,有的客人则向我们提出要求增加座位,我们就下定决心扩大餐馆。”吴步奎说,“四年后,我们装修了地下室,座位一下子增多了一倍。又过了四年,我们把右边的店面扩进来了,座位又增加了一倍……”吴步奎回忆他餐馆的发展,几乎每过四年都要进行一次扩张和彻底的装修,把最时尚的面貌呈现在客户的面前。因此,即使当下经济危机,从28个座位扩大到200多座位,越来越豪华的吴太阳餐馆,依然生意火爆。
吴步奎改革了中餐,也改变了中餐行业的生态,更提升了华商的形象。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吴步奎也收获了爱情,基业也逐步做大。现在吴太阳餐馆在米兰已经有多家连锁店,并且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六千万海外华人有三分之一从事餐饮相关行业,多达90%的华人和大量世界各国人喜爱中餐,苛求华商制作的价廉物美的中餐。中餐是海外华人生存的基础、是数亿人民味蕾的需求,对华人来说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大事。吴步奎对餐饮制作是信手拈来的熟悉、对餐饮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对餐饮与华人生存的根基关系更是有着战略性的思维……我们记述了他思想的火花,为历史记录下一个餐饮业探索者的心路历程。
笔者问:当时你愤愤地离开日本餐馆,后来去意大利餐馆学习,再后来,你又去一家日本餐馆。这是怎么回事?
吴步奎:当时离开是因为看不惯日本人的那种作风——“老大错了也要听”,我无法接受。再次去另一个日本餐馆,是去当大厨,那个日本老板对我很尊重。
笔者问:中餐、日本餐、意大利餐,你都会做。你觉得哪个餐最难做,哪个餐最有前途?
吴步奎:实际上,意大利餐相对简单。日本餐也简单,就是对用料特别的讲究。现在有了寿司机器,做日本餐更容易一点了。最难的还是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口味口感变化大。好的中餐,大有前途。
笔者问:你当时开中餐馆,把日本餐植入其中,你不怕日本人跟你竞争?你不怕人家不供应你原料?你当时面临哪些困难?
吴步奎:当时确实有点紧张,不过原料基本上是LUIGI(孙子系)先生的公司向我提供货源,他们也很热心地帮助,我后来就不担心了。1994年,我的吴太阳餐馆是米兰第八间做日本餐的餐馆,是华人中的第一家。当时的客人,很多是日本人,后来意大利食客逐渐增多。现在有几个日本餐是日本人开的?日本人基本退出了市场。当时的主要困难是,本钱少,客人多。没有想那么多,敢拼才能赢。
笔者问:从事餐饮业这么多年,你感觉最困难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吴步奎:在意大利,对做餐馆的华商来说,SARS肆虐时期是最困难的。生意一直下坡,客人寥寥无几。我就重新装修餐馆,让客人增添信心,让客人感觉到中国人餐厅是干净的,不是低等级的。后来我的生意很快回升了。
笔者问:现在开餐馆有什么困难?
吴步奎:员工越来越少,好的员工更难找。WOK利润薄,靠规模效应,浪费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应该提高餐饮质量,增加收入,避免打价格战,做好一点的中餐或日餐、意大利餐都行,华人总不能永远处于低级餐饮业态下。
笔者问:你对海外餐饮业的未来怎么看?
吴步奎:华商在海外的餐饮业,是一个支柱产业,不能放松,未来会生机勃勃。日本餐的未来会向好,因为它取材于本地。希望中餐做得更好,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中餐制作,注意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做出文化做出品味,中餐的前途无可比拟。
在餐饮领域,吴步奎是一位专家、企业家;在侨社,吴步奎是一位热心的侨领。他是连续几届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的常务副会长、米兰文成会常务副会长、还是欧洲文成社团联合总会的副会长。在历次的社会公益事业中,他都积极贡献,不计名利。
如果应该为普通海外企业家、侨领立传,吴步奎是当之无愧者之一。 |